林黛玉先后两进荣国府。
母亲贾敏死后,贾母担心她生活得不到照顾,执意在守孝期间将她接进荣国府。
几年过后,林如海病重,写信让林黛玉回家,贾母放心不下,执意让贾琏送她回家;林如海死后,再次将她带回荣国府。
林黛玉两进荣国府,第一次与第二次相比,有4个方面的差别,每一个都影响着她的一生,并改变着她的命运走向。
第一个:年龄有差别。
年龄是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在每一个年龄里,它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少年顽皮,青年锐气,中年稳重,老年成熟,不同年龄的状态,既与生活沉淀有关,更有年龄长幼有关。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大约六七岁,出发前不愿意离家;路上与贾家几个三等仆妇相处,看见他们的吃穿用度,觉得气度不凡,心中有些自愧不如;进入京都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这些表现都与她的年龄有关。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已经十三四岁,贾宝玉与她再次相见,“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一进荣国府时林黛玉是一个孩子,二进荣国府时林黛玉已经是一个少女。
孩子与少女的世界与生活截然不同,也成为林黛玉两进荣国府最客观、最本质的差别。
第二个:“后台”有差别。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活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甚至某一个集团组织之上。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后有两个后台,一个是自己的父亲林如海,一个是贾母。
林如海的名气很大,他既是林家第四代子孙,又是前科的探花,更是掌管着经济命脉的巡盐御史,每一个身份都会让普通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贾母是贾家的老祖宗,是说一不二的一把手,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未出阁时是她的最疼爱的人,林黛玉年幼,她把对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林黛玉身上。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父亲林如海已经病逝。人死如灯灭,林黛玉成为一个孤儿,只剩下贾母一个人成为她的“后台”。
父女无隔阂,祖孙有代沟,任何时代,姥姥与外孙女的关系都很脆弱。更重要的是,贾母不仅是林黛玉一人的“后台”,也是贾宝玉、史湘云以及鸳鸯、晴雯等人的后台。因此,对于林黛玉而言,贾母这个“后台”其实力量并不强大,至少与林如海相比天壤之别。
第三个:财富有差别。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生活中没有钱寸步难行,有了钱也要分三六九等。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有钱,父亲林如海早已做好精心筹划。
林如海打发贾雨村送林黛玉进京,为了让他竭尽全力,在讲到帮助他谋官时说道:
“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红楼梦》第三回)。
林如海能准备好贾雨村谋官的钱,自然也会准备好林黛玉进荣国府的“生活费”。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没有钱,贾母担心她在荣国府受委屈,还专门给她送零花钱。
贾宝玉受到马道婆妖法后身体康复,贾母高兴之余对众人进行奖励。她知道林黛玉没有钱,所以派人给林黛玉送银子。贾宝玉安排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去给林黛玉送茶叶,碰上贾母刚送钱来,林黛玉顺手抓了一把给她,此事虽小却透露出林黛玉平时零用钱都是贾母供给。
其实,紫鹃同贾宝玉说过,林黛玉若是回原籍,根本吃不起燕窝;王熙凤跟平儿说起林黛玉出嫁事情,明确说她的嫁妆由贾母负责。
所以,林黛玉一进荣国府是豪门贵族小姐,二进荣国府是寄人篱下的孤女。
第四个:行动有差别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先是小心翼翼后来肆无忌惮。
薛姨妈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周瑞家的看客下菜,没有按照薛姨妈的意思先送给未出嫁的小姐再送给王熙凤,她擅自作主将最后两朵宫花送给林黛玉。林黛玉看到匣子里只剩下别人挑剩下宫花后,张口便说: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红楼梦》第七回)
林黛玉敢如此训斥王夫人的陪房,最大的底气来自于父亲林如海的官位和影响力。
林黛玉二进荣国府之后,林如海已死,家族力量全部消耗殆尽,所以她言谈举止都有所收敛。
薛宝钗关心林黛玉建议她吃燕窝时,林黛玉向薛宝钗说出自己的难处: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补养身体怕给身边的下人们添麻烦,与批评周瑞家的行为截然相反,深刻表明二进荣国府后,她过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
结语:四个差别带来的影响
四个差别,没有严格的区分,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成,互相影响。其中,年龄的增长不可逆,林黛玉年幼时,生活就是成长,没有更多的羁绊,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婚姻和生活,铺天盖地而来,作为温室里长大的小花,她无力应对;作为孤儿,在上上下下长着一双富贵眼的荣国府,她必须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改变一贯清高的做派,无可奈何的入俗;没有经济的支撑,失去了金钱的保障,她必须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三个差别叠加促使她必须改变个人行为,在向现实妥协,向王夫人低头,向薛宝钗服软的过程中,她的婚姻大事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命运也因此而改变,最终含泪离世,留下无尽的遗憾。
[文/小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