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悦汉
香港基层市民居住挤迫已是长期难题,而香港已连续12年蝉联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以及纳米楼(实用面积小于215平方呎)愈建愈多,这是因为发展商考虑到买家供楼能力,和地价,及建筑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只能将住宅面积缩小才能达到发展商利润要求,和迎合市埸需要和市民购买力。
请问大家知否香港陆地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当中只有约有27%已发展,其余75%土地仍保留较自然的面貌,主要涉及郊野公园,丛林地,灌丛,草地及湿地等绿地,占本港土地面积约66%。
反观新加坡总面积721.5平方公里,人口约有550万人,地平线上的土地面积不够,却被誉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左右,人工绿化面积达到每千人10.5亩,园林面积达到9500多公顷,占国土的近八分之一,这是新加坡多年努力成果,绝大部份人民都有楼可住,令全国人民均可安居乐业,。
香港与周边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相比,深圳是300平方呎,新加坡是270平方呎,上海是260平方呎,东京是210平方呎,而香港则只有161平方呎,在各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包尾,资料来源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供宣传小册。
在林郑月娥执政时期,她大力推行“明日大屿”,就是在靠近大屿山边陲,填海造地建一座新城,而她偏偏不提可以开发现成的大屿山土地,难道她视大屿山成为“禁区”,以保护自然树林和绿化地为优先,远较市民急需住宅重要?希望一些专家看到此文章,以科学精准方式计算,填海造地和移山开发土地,以时间、成本、成效计算,哪一个方式较佳,给市民一个心服口服答案。
政府应该有“破旧立新”思维方式,没有勇气和魄力打破扫除觅地建屋的各个“禁区”和不合理条文约束。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标签: b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