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弃疗是什么意思(何弃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巴山号小编 105 0
欧易 OKX 交易所

注册送6万元盲盒奖励,100%中奖

点击欧易注册,还可获得永久20%手续费返佣

邀请好友 注册并登录 ,获取价值高达 60000 元的数字货币盲盒,100%中奖!

国际互联网已诞生50年。这50年来,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日益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网络语言对书稿写作与编辑的影响。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际的一种语言,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新型表达形式。当这种新型语言形式进入文稿写作,甚至进入图书出版,则不可避免地会给编校工作带来影响。作为一名编辑,笔者时常会在审稿过程中遇到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用语。如何对待这些热词,自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字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笔者也就此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作者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应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编辑在面对书稿中的网络语言时,则须仔细甄别,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尤其在使用所谓的网络热词时,作者与编辑更需要慎之又慎。

流行的未必是合规的,作者和编辑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要保持审慎态度

众所周知,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文字表达,应该遵循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尤其是以出版发行为终端的书稿写作,更不能像人们在街头或网上闲聊那样随意。我们的出版社最终给读者、给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合格的文字产品,合乎语言规范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包括网上热词在内的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的,它们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词汇的任性使用,一种对语言规范的肆意违反。2018年年底,多家权威机构发布“2018年度网络十大用语”,其中大多包括“锦鲤”“佛系”“确认过眼神”“C位出道”“冲鸭”“真香警告”等词语。不可否认,这些词语分别浓缩了某种社会发展趋势与文化心态变迁。它们就这样网上来网上去,游走于网络空间或许是可以的。但很显然,这些词语,多不合语言规范且需要特别的语境才能被理解。任由它们出现于书稿中,往往会违反汉语言表达规则。脱离网络语境而用之,且不加必要的注释与说明,则会显得语焉不详。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如果说这些网络热词存在的问题还仅仅是不合规则、脱离语境后语义不明,那么,另外更有一些热词就粗鄙、低俗到了不堪入目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许多专家发出呼吁,应抵制、禁用“你妹”“蛋疼”等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如此不文明,甚至尽显丑陋、污浊之意的表达,无论出现在哪里,都可谓十足的语言污染。它们若从网络走进书本,就是对图书文化的糟践,也是对读者心理的伤害。对于这类网络词语,作者要保持警觉,绝不可以把它们引入自己的作品;编者要把住关口,将它们一一消灭在书稿付印前。

很多网络热词尚不能被广泛认知,使用它们往往难以收到好的表达效果

虽说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以老年朋友为主的庞大人群,接触网络是有限的。若不加甄别地把网络新词拿来就用,随意让它们见诸书页,难免会使那些较少接触网络世界的读者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对社会公众的某种轻慢,更与我们图书出版强调社会效益的要求相悖——出版社要给读者提供明白晓畅的作品,这是著书编书者应该坚守的原则。

前一阵笔者在文稿中看到“官宣皮”这一表达,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向作者求教,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词的意思是“官方宣布也可以很俏皮”。如此彰显自我、标新立异的词句,实在不适合出现在公众出版物中。当此类网络用语充斥作品,编辑在后期审稿过程中也就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面对并处理这些看似红火的热词热句。即便抛开是否符合语言规范这一点不说,仅就词语的大众知晓程度及内涵与美感而言,很多网络流行语也是远远不能“达标”的,指望这些多重缺失的网络流行语来提升文字的魅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相比经过时间检验的语言,那些或有违语言规范,或让人不明其意,甚至明显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即使可以风靡一时,也最终难逃速热亦速朽的命运。用不了三五年,某些曾经的热词便会如过眼烟云,被人遗忘。“我伙呆”“何弃疗”“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等过往若干年的网络流行语,而今很多已不被提及,以至连当初热衷于使用这些词句的网民现在也搞不清它们的意思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出版要慎用网络语言的理由。

慎用不等于拒绝,审慎严谨的同时也应适度开放、有所吸纳

一些著书者之所以热衷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应该是希求自己的作品跟当下的社会生活更合拍,希求自己的表述更生动鲜活、夺人眼球,更容易在海量的同类作品中首先跳出来。作文编稿当然应该与时代脉搏相合,文字也应求新求变求生动,这样的诉求与努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够把握好分寸,在不逾越基本规矩的前提下有精彩的表达效果,更是应该受到赞赏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一方面要紧贴时代、生动鲜活,另一方面要严谨规范、合适得体。很多时候,受作品题材与作者编者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所限,一部书稿是很难在两个维度上都达到较高水准的,有时甚至不得不舍弃其一。在这种情形下,通常只能取严谨规范,而在新鲜有趣方面有所放弃。谁都不能为了赶时髦而不顾基本的语言规范、表达语境和受众理解接纳的程度。因此,作者和编者只能删改不合规范的网络用语。至于那些跌至文明表达底线之下的粗俗、不健康的语句,则必定要抛弃之——即使它们打着生动的幌子。

当然,慎用不等于拒绝,我们不能让网络流行语肆意占领图书报章,但同时也要对这些大多是在民间自发形成的新语言现象有所认知、有所吸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极具包容性,网络语言中那些既具有新鲜度,又基本合乎语言规范,且能够真切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表达,理应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在新时代的出版物中,以记录社会发展风貌。比如由《人民日报》发起、近3万网友参与选出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就属于这种表达。若将它用于谴责罪恶、唤起良知,则贴切、有力、生动。还有同时评出的另一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从不一样的角度道出了贫穷对人们的见识、认知能力和精神境界的负面影响。作为那个年度极具影响力的网络流行语,这两句话不仅符合语言规范,而且语义明晰,普通大众一眼就能看明白,只要语境合适,它们完全可以见诸报章书页,甚至可以成为文中亮点。而其他网络语言只要不是污言秽语等应当禁绝的词句,且基本符合文字表达规范,在合适的语境下也可以适当使用,只是需要作者和编者在需要时予以相应的说明与解释。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变化的鲜活标志,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效果,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若任由各种网络热词被滥用,则必定有损于汉语的纯洁性,甚至使汉语发展面临低俗化、粗野化的危局。同时,媒体肩负引导、规范、筛选、过滤语言传播的职责,图书出版更肩负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职责,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应当牢记使命,下功夫学好语言,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甄别各式各样的网络词语,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健康发展而努力,使我们的出版物可以为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服务。

(作者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标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