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萧选的人生起伏,跟林家父子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是成也林家,败也林家,起初林燮助他登上帝位,后来林殊逼他让出龙椅,但这些都不能否定他的治国安邦的能力,说他是大梁最务实成熟的政治家也不为过。
谋略
萧选在当年的五王之乱中,能够脱颖而出成功上位,绝不是侥幸,也不是捡漏,而是靠着自己的谋略智慧一步步得来的。
首先,就是提前打好了自己的得力班底,文有言阙,武有林燮,并且跟二人深度捆绑,拜兄弟、联姻亲,把金陵有影响力的两大家族笼络到自己手里,有了言、林两家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登基称帝。
其次,善借外力,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付敌人时,联合滑族的玲珑公主,共同对敌,虽说这是军事上常用的手法,但是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完全符合自身的预期,是需要费一番思量的,没有高超的谋略,别说难以达到预期,还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知人
梁帝萧选的知人善任,无论是在他登基前打天下的动乱时期,还是后来坐天下的文治教化时期,都具备一个务实成熟政治家的素质。
首先,在对待感情方面,梁帝就是知人识人的高手,初创时期,自己根基尚浅,只有借助外援才能补足短板,这时玲珑公主是他的最佳人选,整个滑族的军事力量可以帮他平定朝局,初登大位,急需提振明望稳定民心,此时言皇后则是最佳人选,以文治传家的言府可帮他实现目标。
其次,对朝堂文武百官的安排上,也透着梁帝审时度势知人用人的务实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策略,就是在前期自己还在王子之位时,需要的是兄弟同心、群策群力,则重用做人光明磊落、办事能力出众的言阙和林燮,看重人品好能力强;登上帝位后,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需要能完全领会他的意图,并且积极执行的服从者,则重用谢玉和夏江之流,看重的是忠诚与服从。
理政
梁帝登基在位期间,能够快速稳定大梁的朝堂局面,对于跟大梁素有纷争的南楚、大渝、北境各方,都采取了攻伐有度、积极交流的怀柔政策,给大梁百姓带来了数十年的安定生活。
身为当时大梁的皇帝,萧选对外争取平息纷争,促进与各方的积极交流合作,当年的南楚世子在大梁生活的时候,跟莅阳长公主产生情愫,这不是简单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更多的印证了当时的大梁和南楚,都是想通过友好沟通解决问题的。
大梁内部的各方势力,还有几大家族,也都在萧选的调整调和下互相制衡,比如太子一方和誉王一方,悬镜司和宁国侯府,虽说这样有些权术成分在里边,但是放在那个时代,能够保证朝局平稳,能让大梁百姓安居乐业,就说明梁帝的治国方针是符合当时形势的。
争议
围绕梁帝萧选身上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导致他最后被逼退位的赤焰军一案了,当年他到底是不是被谢玉和夏江欺骗,才造成赤焰冤案?这个疑惑恐怕很难有一个十分准确的答案。
因为从梁帝自己的上位史来看,当时的情况跟他的经历惊人的相似,一个最有威望的祁王,加上赤焰军林家又和云南穆王府联姻,这三股势力的紧密结合,不得不让梁帝心生忌惮,说他为了巩固个人地位,有心削弱瓦解这三方的合力,符合正常的逻辑。
可是,梁帝萧选的真正用意应该是瓦解而不是消灭,因为只要不对他的位置构成挑战,这几股力量正是他治国安邦需要的栋梁之才,最起码赤焰军7万将士是抵御外敌的最精锐之师,梁帝不至于要自毁长城,从这点看,赤焰军团灭这件事上,梁帝应该是受到谢玉和夏江的欺骗了。
善后
梁帝萧选,之所以说是大梁朝那个时代最务实成熟的政治家,不仅仅是因为前面讲的的那些智谋、眼光和知人善任,其最成熟务实的地方体现在最后的落幕时刻。
在梁帝以为是自己的高光时刻,却没有料到一次朝堂对质,就要随即迎来个人的至暗时刻,这时,他如果真要奋力一搏,也不是没有资本,因为他毕竟是靠实力打拼出来的,一定留有后手,只不过那样的话,参与的双方都将损失惨重,参与的这些人可都是大梁的栋梁之臣,大梁的根基就动摇了,梁帝选择了和平退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为的是大梁的根基稳定,这也恰恰证明了梁帝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豁达、务实和成熟。
面对梅长苏和靖王萧景琰的联合逼宫,梁帝并没有与晚辈刀兵相见,而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选择了默默退位,展现出了一个长者最后的体面,只是当他独自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想到逼退自己的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亲外甥,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内心该有多么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