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私信,问清代江苏省的省会到底是江宁还是苏州?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御史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与诸位聊一聊这个话题。
清代尚没有“省会”这一称呼,一般叫省城。光绪以前,全国共有18个省,皆以总督或巡抚衙门驻地为省城。江苏省由于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所以省城的定位让人难以理解。
有读者会问,这有什么难理解的?江宁有总督衙门,苏州有巡抚衙门,这两个城市应该都是省城。
此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要是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去看,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江苏省城有一个变化调整的过程
明代时,江宁府的名字叫应天府隶属南直隶。清入关后统一中原后,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但辖区不及原来的南直隶。
江南省成立后,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江宁,几年后改为江南江西总督;同时又设江南巡抚,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
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为安徽、江苏。怕有的读者要抬杠,特意说明江南分省虽然是在顺治十八年,但却是在康熙手上完成的。
分省以后,原先的总督改为两江总督驻江宁,江南巡抚改称江苏巡抚,仍驻苏州,此后一直到雍正二年,没有太多的变动。
这一时期,两江的大员设置情况很复杂,康熙六年将江南右布政使改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改为安徽布政使。
江苏布政使、安徽布政使的办公地点都在江宁,所以当时江苏的政务主要集中在江宁,加上江宁的历史地位,故而这一时期仍以江宁为江苏的省城。
雍正二年,安徽布政使迁驻安徽省城安庆,江苏布政使迁苏州。此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设江宁布政使。
这样一来,江苏省就有两个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分管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门、通州六府州;江苏布政使仍管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五府。
也正是有了两个布政使,所以苏州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自雍正二年以后,也称苏州为省城。如此,形成了一个省两个省城的局面。
直隶省也有两个省城,但情况与江苏不同
同治以前,直隶总督府设在保定,保定因此成为省城。直隶由于不设巡抚,所以布政使的权力相比其他省份略高,能在一定程度上行使巡抚的职权。
同治九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并被授予首任北洋大臣之职,在此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鸿章一直担任直督兼北洋大臣一职。
李鸿章的到来也改变了直隶省城保定的地位,由于晚清时期与列强通商交往的事宜都在天津进行,李鸿章疲于奔命,在保定与天津之间来回穿梭。
天津作为重要的通商港口,其经济、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光绪时期李鸿章上奏请旨,准其常驻天津。此后,直隶总督一多半的时间在天津,只是每年最寒冷的时候,待港口结冰时才返回保定。
直隶省由此便出现了两个省城,即保定与天津。事实证明,越到后期天津的地位越重要,保定的地位名存实亡,无非就是有一座总督府而已。
晚清时期福建也有两个省城
从清代省城的定位标准来看,凡是有总督衙门或是巡抚衙门的城市,都能定义为省城。
福州一直是福建公认的省城,闽浙总督与福建巡抚同城。不过光绪元年的时候,福建巡抚被派到台北驻守,时间一直持续到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所以这十一年间,福建也有两个省城,即福州与台北。
台湾建省以后,设台湾巡抚全名为“福建台湾巡抚”,仍驻台北。同时朝廷下旨裁撤原先的福建巡抚,以闽浙总督兼巡抚事。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此时的台湾省其实还隶属福建,这也是台湾巡抚要加上“福建”的原因。
各省的省城虽然比较固定,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广东省,最早的时候两广总督驻肇庆,后移至广州;四川省城最初在保宁,后移驻成都等等。